【知识卡片】乡村民宿
全文字数 | 3462
阅读时间 | 11 分钟
专栏小卡片
乡村旅游作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素质、带活乡村经济的重点产业,正成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乡村旅游知识卡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先生担任专栏主持人,与大家共同探讨相关研究。
专栏主持人 / 本文作者
宁志中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 总规划师
长期从事乡村旅游、土地利用与产业规划工作,主持省、县、乡不同尺度空间乡村旅游发展和项目规划20余项,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资源、旅游扶贫等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国家社科基金。主编(著)《中国乡村地理》等著作7部,获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等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3次。
本文作者
赵罗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 高级规划师
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主要从事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与规划实践工作。
知识点
旅游民宿
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类型,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村风情和个性化的服务配套,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作为人们体验旅游地风俗和文化的载体,民宿成为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实现城乡交流的重要途径。
1
民宿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民间旅店被称为“逆旅”,在西方最原始的住宿设施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或更早的年代。现代民宿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英国民宿起源说”和“日本民宿起源说”比较有说服力。
英国民宿起源说
上世纪30年代,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许多英国家庭为了贴补家用,利用多余的房间接待客人,成为现代民宿的雏形。
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是属于家庭式的招待,这就是英国早期民宿的形式。
此外, Family Hotel,Family Inn,House Hotel,House Stay,Guesthouse等词语也出现在对于这类住宿形式的表述中。
英国乡村民宿
图片源于网络
日本民宿起源说
在亚洲,民宿一词被认为源自日语“Minshuku”。
1960年左右,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大众休闲旅游业的兴起,闲置乡村房屋作为主要的旅游接待设施在日本迅猛发展,被认为是民宿的起源。鼎盛时期,在日本全国,民宿数量曾达到2万多家。
20世纪90年代,因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政府为摆脱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度假旅游危机,批准个人经营开发农渔山村,民宿成为一种都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寄居于农家民宅的新型度假方式。
日本温泉民宿
图片源于网络
国内民宿的起源
在中国,台湾是较早发展民宿的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垦丁国家公园为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衍生出一种简单的住宿形态:有空屋人家挂起民宿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从而兴起民宿业。
大陆的民宿起步较晚,1986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1996年,徐家大院在提供农家饭的基础上增加住宿业务。自此,偏重住宿的“民宿”和偏重餐饮的“农家乐”从休闲之都——四川成都迅速发展,在全国遍地开花。
徐家大院第二代农家乐
图片源于网络
2
什么是民宿?
国外民宿业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相对成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区资源与开发学院Dallen J. Timothy教授认为,民宿是建在乡村环境中的为游客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的旅舍,旅游者通过入住民宿,可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当地文化。
国外研究学者认为,民宿具有已形成行业协会组织、经营中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和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等显著特点。
我国民宿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而准确的概念。在研究民宿相关问题时,普遍使用了“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民居客栈”等各种提法。对于上述提到的住宿接待设施的特点进行总结发现,它们具有家庭经营(通常管理者即所有者)、与民宿主人有一定程度的交流、经营规模较小、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等共同点。
2017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在住宿和餐饮业门类中新增“民宿服务”,区别于旅游饭店和一般旅馆等住宿业,民宿服务指城乡居民及社会机构利用闲置房屋开展的住宿活动和短期出租公寓服务。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对旅游民宿进行了定义,即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并将旅游民宿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宿有近4万家。
乡村民宿
图片源于网络
3
乡村民宿的特征
民宿发源于乡村,在众多的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中,东方生活美学与乡土文化也逐渐成为民宿发展的竞争优势,乡土文化成为民宿的灵魂,具体体现在外部环境的乡土性、文化氛围的原真性和主客关系的互动性。
外部环境的乡土性
民宿最早诞生于乡野,尤其是观光资源丰富的城郊或者乡村,特殊的地理区位赋予了民宿乡土文化的基因,乡村风情也成为民宿主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民宿由农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在建筑形态上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风貌。在民宿的设计上,大多数建筑师以传统乡土建筑为设计灵感,对传统乡土符号进行现代阐释,具有明显的“现代乡土”建筑风格。
北京山里寒舍
图片源于网络
文化氛围的原真性
民宿提供的不仅仅是住宿服务,而是由民宿业主营造的、符合当地文化的“生活美学”。乡村民宿主要通过主题文化活动,展示中国式的美学原生形态,体现民宿的个性特征。
乡村民宿依托地理优势和农业旅游资源,通常向客人提供户外拓展、野外定向、丛林穿越等健康时尚的户外运动项目,以及果蔬采摘、渔业捕捞、农业种植等农事体验项目。
农事体验
图片源于网络
主客关系的互动性
乡村民宿的主客关系中,民宿业主不仅仅是单纯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更是与客人产生情感互动的朋友。
国内民宿业主往往追求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厌倦城市生活,对乡村有深深的眷恋,体现着与城市青年不同的乡土文化追求。客人通常与以民宿老板为代表的“当地人”谈天说地,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乡间社会人情味,在主客关系上体现朴素的人际关系特点。
4
民宿的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扩展、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更新,民宿从低端单一产品、同质化开发、个体经营,向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化和集团化转变趋势明显,“民宿”的形式、规模、内容等已发生改变,“民宿”已成为高端乡村酒店的代名词。
产品多元化
民宿作为非标准住宿设施,每家民宿的特色产品和服务配套设施差别较大。民宿除住宿服务外,通常根据客源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如乡村类民宿提供农事体验、文化类民宿提供艺术品制作活动、亲子类民宿提供儿童游乐设施等。每家民宿的配套服务设施差异也很大,在一份调查中发现,约有29.8%的民宿有餐厅,7.3%的民宿建有游泳池,0.5%的民宿设置了健身房。
民宿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了解客人需求偏好,明晰发展定位,通过丰富产品类型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消费高端化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民宿在平均房价方面整体呈现消费高端化趋势。2017年房价大于等于700元的民宿占比仅为6%,2018年同等价格的民宿占比达到11%,高价民宿的数量翻倍。在民宿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北京和杭州高价民宿占比约为20%,大理、上海等城市的高价民宿也达到13%左右。
投资集团化
随着民宿的需求不断增大,民宿市场的日益火爆,原本由个人投资、小规模运作的民宿行业,激发多家企业与资本的青睐,转化为实质性的投资布局。以加盟连锁为经营模式的游多多客栈现已超过100家,诗茉莉、花间堂、隐庐、邂逅时光、久栖、阳光纳里等品牌民宿规模超过10家,大部分民宿品牌纷纷扩大规模,开始了连锁扩张。
现阶段我国多数区域的民宿经济仍在自我发展状态,有“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的现象。2019年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对民宿提出了基本要求,但民宿行业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一是民宿的概念、规模及其相关的市场监管规则不清;
二是大部分地区缺少民宿相关规划,设施、活动、服务等地方性不强;
三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非常相似,同质化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1.
周琼,曾玉荣.台湾民宿发展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3 (9):64-68.
2.
CHEN L., LIN S., KUO C., Rural tourism: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bed and breakfast industry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3(3):278-286.
3.
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 旅游学刊, 2004(1):92-96.
4.
胡敏. 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 旅游学刊, 2007(9): 64-69.
5.
Dallen J. Timothy, Victor B. Teye. Tourism and the Lodging sector[M]. New York: Oxford, 2009.
6.
彭青, 曾国军. 家庭旅馆成长路径研究: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9):58-64.
7.
蒋佳倩, 李艳.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 2014, 6(4):16~22.
8.
严羽爽, 赖启福, 傅庆隆. 顾客感知视角下民宿软实力构成要素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09(6):87-91.
9.
钟栎娜. 2019中国大陆民宿业发展数据报告[R]. 2019.
10.
赖洪波. 2018年民宿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R]. 2019.
END
图文:赵罗娜、宁志中
编辑: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乡村术语
乡村旅游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历史文化保护
精准扶贫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